发布日期:2025-01-11 12:27 点击次数:89
证券之星数据中心计算显示,对该股盈利预测较准的分析师团队为华鑫证券的黎江涛。
1月10日,深圳市海洋发展局通报,深圳海域自观测到球形棕囊藻赤潮灾害爆发以来,珠江口深圳湾海域赤潮仍在持续,海面未见大量鱼类死亡,暂未对候鸟造成影响;大亚湾海域赤潮已基本消退,水色基本恢复正常。
深圳海洋科研人员从深圳湾海水中监测取样。
据通报,2024年12月19日,深圳市海洋发展局通过海上观测浮标及海底视频发现深圳海域出现海水水质及水色异常现象,立即启动《赤潮灾害预警监测应急预案》,组织深圳市海洋发展研究促进中心开展现场监测和连续跟踪监测。此次海水异常现象是因棕囊藻集中暴发引起的赤潮,信息已共享至相关部门。
本次赤潮灾害,系球形棕囊藻的暴发,具体表现为球形棕囊藻胶质囊体在近岸海域大量聚集,造成海域呈现大面积斑块状或条带状的黄褐色或暗褐色水色异常现象,并可能伴随因囊体破败导致的海面浮沫及异味。深圳湾沿岸多个区域发现的赤潮,棕囊藻胶质囊最大密度在9个/升至89个/升之间,伴有叶绿素显著升高。目前,深圳湾海面未见大量鱼类死亡现象,暂未对候鸟造成影响。南澳部分沿岸海域同期也发生球形棕囊藻赤潮,但目前大部分已消退,仅少量零星分布。
深圳海洋科研人员开展现场监测。
近年来,南海区域引发赤潮的赤潮包括球形棕囊藻、骨条藻、纺锤角藻和洛氏角毛藻共4种。其中球形棕囊藻引发赤潮的次数和累计面积均最多,多发于福建、广东、广西及海南近岸海域。深圳海域曾9次发生不同程度的球形棕囊藻赤潮,多见于11月-次年2月,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特征,从暴发到消退往往需要一周至数月不等,且很难通过人工方式清除,通常只能待其自然消亡。
市民近日在深圳湾滩涂拍到的赤潮及球形棕囊藻。
专家介绍,赤潮属于自然生态现象,其发生具有不确定性、复杂性及难预测性等特点,成因不仅与海水中的营养物质氮、磷等要素有关,还与海域的温、盐、浪、流及风速风向等要素有极大关系。
比如,赤潮生物在深圳湾海域长期存在,为赤潮的暴发提供了“种源”。受深圳河、大沙河等多条河流及珠江径流的影响,加上湾内水动力较弱,深圳湾海水常年处于劣四类水质,丰富的营养盐浓度成为赤潮暴发的物质基础。赤潮发生的适宜温度为15℃-27℃,干旱少雨、天气闷热、水温偏高、风力较弱以及潮流缓慢等环境成为赤潮暴发的诱因。虽然球形棕囊藻对人体无直接危害,但其发生往往伴随着水质劣化,应减少人类亲水活动。此外,球形棕囊藻对鱼类养殖、水生生物生息、滨海冷却水滤网系统会产生一定影响。
目前,深圳海洋部门正持续开展赤潮的跟踪监测,密切关注发展动态。涉海部门和企业也应做好应急处置、相关决策。
显微镜下的球形棕囊藻。
(图源:深圳市海洋发展局)
来源:深圳特区报炒股加杠杆有什么区别